我很少看電影,不過,一看就可能會變成很深入地去做功課。
Chirstmas Eve 時拿出2013年初買的DVD -- Life of Pi 來看,
我向來很喜歡看BBC Earth的系列,也有很多收集。
所以原本以Life of Pi 是歡樂的動物旅遊片.....像是跟著一群動物去哪裡航行的樣子。
結果我錯了,一點都不是歡樂片,沒想到還挺黑暗的。
應該說要探索的問題相當的黑暗,但大部分的過程是以經歷苦難的形式描寫。
因為早上四點還要載朋友去機場,所以大概都沒什麼睡覺,
都在思考電影中的情節,還有在看別人寫的review。
Life of Pi 看完後,會讓人一直想討論的是"哪些部分是真的,是值得你相信的",
因為Pi告訴了你結局就是他存活下來了,
但是他是如何存活下來的故事有兩個版本,你要相信哪一個。
相信哪一個很重要嗎?因為這就是很深層的人性與宗教的意義之問題了。
片中的結構按排的很有意思,如果照layer 與 branch的想法會有:
Layer
present layer: 作家與"中年PI"的交談
past layer: "少年PI"的經歷
我們必須去假設其中至少有一個layer是真的,
就電影的描述,"少年PI"的經歷,也可能全都是"中年PI"所虛構的。
Branch
"少年PI"的經歷中,在劇情中原本是單一直線的發展,
也就是PI與老虎Richard Parker在海上的生存
但是在電影快要結束時,才告訴觀眾,還有另外一隻線發展,
就是PI跟日本來的保險業務調查員說的版本,
在小小救生艇上,船上的廚師殺了水手,又殺了PI的母親,
而最後廚師被PI殺了,只剩下PI一人。
|---> 跟老虎一起在海上生存。(奇幻版本的經歷)
"少年PI"的經歷----|
|---> 為了生存而殺人或吃人。 (殘酷版本的經歷)
於是在最受的五分鐘內,故事由一維變成個二維故事。
這也是安排上很精緻的地方,在電影的最後,前面看過故事,突然間有全新的詮釋。
前面的故事,也就是"少年PI"的經歷,從觀看者貼上奇幻的標籤,
轉成現實版轉化後的寓意。
該相信那個在海上生存的故事呢?
就以作家與"中年PI"的交談那層Layer是寫實的假設下,
最後保險公司的報告應該是真的,
我想保險公司基本上會去看一下船上有沒有老虎的抓痕,
或是PI身上有沒有被老虎抓到的傷口之類的,
以一種現實下的科學驗證,
那麼,確切上就是PI 與老虎 Richard Paker在海生共同生活了227天,
所以PI 也會說 這趟經歷使他認識了 GOD的存在。
( 不過也有人認為,保險公司選擇了奇幻版本故事的原因,是因為真實的故事太殘忍)
雖然電影中PI經歷的可能是奇幻版本,但需多現實中的船難或空難都是有人吃人等的情況阿。
我記得一件新聞:1972年的安地斯空難,就是為了活下來而吃了自己的朋友。
看一部電影,像讀了一本書一樣阿。
關於 文化背影、宗教上的議題,我得還有仔細爬文才寫得出像樣的內容。
所以就先就一些讀物理的職業病...來做個小吐嘈。
PI 打的開已經淹滿水船艙中的門嗎?
有一幕是PI發現輪船要翻了,趕緊回去叫他們家人,而PI要潛水去開門。
我認為PI應該是不可能打的開的,
車子掉下湖水裡面就已經很難打開車門了。
船艙為什麼是從底部開始淹水?
看起來船是因為風浪過大而翻覆,不是因觸礁而有船底破洞。
所以照理來說船應該十分的傾斜,淹水的情形應該像個杯水杯,傾斜45度的樣子。
我的猜測是因為比較好拍攝的關係,所以不傾斜。
動物是怎麼逃出柵欄與船艙底層的?
如果是底部開始淹水的話,那些動物一定是第一個遭殃的。
暴風雨時會有鯊魚嗎?
這部片時常見到有鯊魚的蹤跡,其實鯊魚不是這麼容易出現的,
而且暴風雨時鯊魚不會特別想游到海面。
飛魚真的可以飛這麼高嗎?
NO,根據我看BBC Earth的瞭解,飛魚並不是用震動翅膀來飛的,
可以在水面上滑行,但不能像鳥一樣振翅而起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