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去NSCL已經是第三次了,之前都因為儀器故障,導致實驗一直延期。
並不是我的實驗,是我們組的一位研究者 Vandana的實驗,
想簡單的講一下實驗的內容,
跟大家分享些物理,以及些最新的知識,
這篇寫的並不會很難,
不用懂太多的數學、物理,以聽故事的心情就可以讀了。
好~那就開始吧。
我們組做的是Nuclear physics的,
而這個實驗研究的對象是 Copper (銅 Cu) 的一個同位素,
它有29個質子,26個中子,加起來為55,通常稱 55Cu
55Cu 是不穩定的,也就是說你平常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,
只能靠人工的方式產生。
目前,我們只有知道55Cu 很粗略的半衰期,約40 ms (m是只 10^-3的意思)
而且所用來求得半衰期的統計資料非常的少,只有130的events而已。
再者, 55Cu 衰變的方式也很少文獻資料,但他其實是滿重要的。
在Nuclear的 關於有一個結構的理論,叫做Shell model,
那跟atomic physics 中的shell是很相似的。
當中子與質子填滿某個shell時,此時的原子核會非常穩定,
也因此,像1H, 4He,12C, 16O, 在我們的宇宙中都特別的多。
但是56Ni 有點特別,它常出現supernova中,它雖然中子、質子都把shell 填滿了,
但是58Ni的adundance卻是最多的。
由於,55Cu 會經由beta+ decay成 55Ni,
也就是說有個質子轉變成中子。
通常我們可以就由觀察55Ni, 來得出些56Ni的性質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那要怎麼做實驗呢,簡單來說,
首先你得有持續的 55Cu當作source。
然後讓55Cu 撞在detector上,紀錄它到達的時間,
然後再紀錄哪55Cu發生decay的時間。
因為decay是種機率的問題,
也就是說55Cu 在 10 ms 會decay, 但也不一定decay,
我們只能說在10ms會decay的機率有多少。
所以得做上很多次,然後取得統計資料。由統計數據才可以知道半衰期是多少。
ps. 我還有取 gamma-decay的資料,spectrum非常的棒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下面我們來談更多的細節吧。
Beam的產生:
通常beam 不會是100 %的pure的,像這次,我們的beam內的成份有
55Cu, 54Ni, and Ta.
Detector的機制:
其中的Planar Ge dector 前後有不同方向的strip,
它的目的就像是產生xy軸,讓我們知道implant nuclei的位置,
所以我們能分的清楚哪個nuclei在decay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decay in chain
由於55Cu的decay方式為:
55Cu -> 55Ni ->55Co
所以並需要考慮到兩個daughter,也就是當fitting 55Cu 半衰期時,
要用的是bateman equation (ref.) 還得考慮到55Ni 的半衰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