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邊要講聽力訓練的方法,
包括如何使你轉換到英文的情境中思考,
增加對聲音的敏銳度,轉換聲音到意象的速度,
另外,這部份的訓練也對你的speaking的進步很重要,
你必須對聲音有一定的熟習程度,然後你才能模仿,也才能講的出來。
因此務必好好打下基本功。
聽力"速度的重訓"法
這個訓練可以幫助你提高對聲音的敏銳度,同時你可以學到一些新單字。
對單字、聽力還較初階的朋友滿適用的。
step1
第一次聽完後,對稿,
找出自己理解錯誤的地方 或者是聽不清楚的地方,
將第一次沒聽好的地方,寫出來或標出來;做個checklist。
step2
再聽一次,確定自己可以聽出來,
核對自己的checklist 若有聽出來就打個勾。
step3
接著調快速度,聽到自己熟習加快後的速度為止,反之聽不清處的地方也可以放慢速度。
至於要怎麼調整播放速度
我推薦用foobar200,因為使用方法很間單,請見這篇
step4
持續六天都review,
直到聽到爛熟,聲音的辨識都沒問題,
就像聽到歌曲的前奏就可以知道副歌的程度,
這時候你就可以換下一個了題材,繼續做重訓。
記住,review是非常重要的,這樣才能讓你聽到聲音就能自動反應,
所謂自動的意思,是指你不需要另外去集中意識,就能使聲音就會轉成意念。
最好選比較短的material來練習,ex 1 or 2 分鍾的
太長的material因為要聽很多次,會感到煩躁,難以持續專心。
也最好找適合自己程度的材料
比方說自己大概有60%~80%聽的懂,這樣來做"速度的重訓"比較適合
如果裡面有一大堆自己第一次接觸到的單字 就不適合
訓練要分開來做,比方說練習時間為1小時
可分散早中晚各一次20分鐘,讓自己能無時無刻接觸到聽力,這樣的效果會更好
這邊有30篇的earth and sky,還有對應的script,應該夠你練習了。
聽力的"轉變成為意象"練習
在對聲音的敏銳度提昇後、單字的障礙也不會那麼吃力的時候,
你就可以進一步來練習"轉變成為意象"的練習。
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養成在英文情境中思考,與轉變成為意象的速度。
i) 看段新聞剪輯,比方說 CNN Student News, ABC News
你可以收集三集約30分鐘連續看,這樣的長度較適合。
ii) 看完後,接著改用聽的,或者你可以把電腦螢幕關掉只放喇叭。
聽的過程中,試著回想image,(optional: 若你夠勤勞在聽時可以做note.)
同時記得不要查字典,請只用image與sound來理解新聞要表達的意思,
這樣你就會強迫進入英文的情境中去思考了,一開始會很吃力,但請堅持下去。
iii) 接下來的六天都要review,一天聽兩次。
如果你有image忘記了可以再去check,但是還是先不要查字典。
也再強調一次:review是聽力進步很大的關鍵。
iv) 當已經到聽到爛熟後,你再翻開script去check你覺得需要查的單字。
v) 換下一個題材,持續做。
保證一個月後你就變得耳聰目明!
聽力的"廣度練習"
這是給前兩個方法都練成後的人來練的方式,
當你真的很久沒聽英文了,你首先是要做的是"速度的重訓"
把聽力的敏銳度恢復,
這就像,寒暑假時我每次回老家,
要聽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對客家語的反應能力
對英文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廣度練習的目的
其一是要增強你的字彙,字彙的用法,以及背景知識的能力,
其二是我們之後會說的聽力技巧
因此這時候就需要廣泛的聽覽 (不需要單篇文章多次、多天repeat著聽)
聽完後的工作為對照script (沒有script就再聽一次 check自已聽的內容)
看看有沒有不認識的字彙,字彙的用法 (若有把那一句或那一段多聽幾次)
看看有沒有抓到main idea
看看有沒有搞錯意思的地方
下兩篇我總結了一些我常用以及好用的 listening material
分享大家做廣度練習
Toefl Listening心得(4) -- material 網頁篇
Toefl Listening心得(5) -- material Podcast篇
Toefl Listening心得(12) -- 練習方法補充
接下來要說的是"提高理解力"的訣竅
(1) 以英文思考
在聽的過程中,你應該是以英文的模式在思考,不要把它轉換成中文再來理解,
這需要時間去練習 習慣英文模式下的反應,
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的聽,強迫自己不能用中文,
甚至連你作夢的時候都要講英文!
腦袋在英文模式下,不僅對英語的解析度提高,也會提高英語記憶時效。
這對listening 與 speaking都很有極幫助。
練習過程中,會有一段過渡時期,根據我的學習經驗,
腦袋會極為疲倦來反抗你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模式,
但是經過那個inflection point後,要轉回來到中文就變得困難,
有個很糗的經驗,我在日文課時,居然不自覺講英文來,
因為在腦袋中的模式轉不過來。
不過當時間再久一點,中文--英文--日文 一直轉換使用的話,
切換思考模式的時間的變短了,熟練後更可以瞬間切過去。
(2) 一個句子一個句子聽,非一個字一個字聽
聽懂,就跟說話讓人聽懂一樣。
如果speaking的時候,句子斷的位置不適當,會影響表達。
聽的過程也是類似的
例如,I like to... eat a red....apple I... bought when... I went to ...the market.
對比,I like to eat a red apple..... I bought .....when I went to the market.
是不是第二種表達方式比較好懂呢。
所以聽懂的也是一樣的,要一個句子的分段來聽。
尤其是聽長句子的時候
或是內容速度很快的時候
你會發現一個字一個字聽,實在很難理解
一個句子一個句子聽會比較好理解
如果更不上速度,或是腦袋的暫存空間不夠大
(一句還沒講完,就忘了前半在講什麼..)
可能是你對單字的反應還不夠
就先去練習"速度的重訓"吧
(3) 勿注重"每個字",要聽懂得是"意思"
就如《倚天屠龍記》中張三丰教張無忌太極拳時的情節一樣
忘記拳訣,而把字句所組成的意思融會貫通才成
所以勿因某一個單字卡而腦袋就打結了or慌了
句義是可以由其他因素推敲出來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