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感覺到一個問題,

『好像用英文比較容易搞笑』。

 

 

當這個問題浮出意識時,我正看著一些網路上翻譯的搞笑影片。

有的是翻譯的圖片,來自美國、日本也有。

彷彿是台灣需要大量進口笑點似的。

當然諷刺政治的笑點,我想台灣應該是不缺乏才是,

但是相對之下台灣人似乎很缺乏自娛自嘈的習慣。

 

我坐在躺椅上,開始想著這個問題。

我開始想用文化差異的框架,試著來解釋這個問題看看。

 

在我跟美國人接觸的經驗中,當在多人一起吃飯閒聊時,

我常發現到,美國人不僅喜歡有自信地論述自己的意見,

也喜歡跟別人討論或辯論,

像是某次聚會的早餐中,一個話題"C++ Vs. Python",

某位認為C++是程式語言中的頂點,

另外常用Python寫程式的同學,自然就不以為然,

我兩種程式語言都有接觸過,也加入了這個早餐的辯論中。

 

中文的環境中,

我到比較發現,一群人聚會閒聊時,

話題比較不偏向於辯論,而是"關心",

像是交換情報:那邊有好吃的餐廳,

像是分享趣聞:誰誰做了什麼白癡的事情。

 

本身台灣的文化背景甚至是在教育環境,

很常壓抑創造與想像能力的價值,

我們變的不習慣去"想",反而是去"接受"比較多。

所以許多人就日復一日停留在相對穩固但卻單調的地基上,昏昏欲睡的活著。

 

 

 

 

幽默並不是要裝瘋賣傻,

我想幽默的精華是創造與想像,一個好的比喻就也是幽默。

比方說在我當TA的時候,

學生問我LHC(粒子對撞機..)的研究到底是在做什麼的,

『你可以想像你要研究一隻手錶,但是你不能打開它,

於是你買了100隻相同的手錶,來砸爛它,

你的研究工作就是看那些砸爛後的小元件是什麼,

然後去推測這隻手錶是如何運作的』

我想這樣講,應該就比較好理解些了。

 

另外個小故事也是在當TA時發生的,

有次某位護理系的學生,跟我抱怨為什麼加熱要這麼久,水都還沒沸騰。

『因為它是你的病人,你得有耐心才行』 (英文中patient, patience 剛好是雙關語)

我的學生傻笑了一下,就繼續等水沸騰不再煩我了。

 

有一天,我看我朋友在office做研究,但是沒有開燈,整間房間暗暗的,

我就打趣的問到『Are you the Dark Knight?』

蝙蝠俠電影其中的一部就是黑暗騎士( The Dark Knight),

而 night 與 knight的發音是一樣的,

我朋友理解了之後,也是嘴角揚起笑了一下。

 

有次我也不知哪來的靈感,跟別人說要 D tone。

其實那是低調的諧音字啦,哈。

 

 

另外,我也覺得跟心理因素有關,因為英語不是我的母語,

當我用英文來表達時,對以中文認識的自己有一段隔離感,

就好像是在線上遊戲一樣,

那種隔離感就好像種保護作用,

降低了搞笑後可能會帶來的尷尬,

所以才會讓我覺得用英文比較容易搞笑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in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